原教材
|
新教材
|
页
|
行
|
内容
|
内容
|
页
|
行
|
361
|
第10行至第14行
|
|
删除“我国现行……基本法”(内容实质移至第399页,表述有所变化)
|
369
|
|
第14行
|
|
下面增加一段
|
倒数第三行至倒数第二行
|
“三、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税收法律关系”
|
改为“三、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概述”
|
第6-7行
|
362
|
第3行至第10行
|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是平等的。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所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
改为: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税收法律关系……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
369
|
第11-
|
|
第12行
|
“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改为“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369
|
倒数第13行
|
|
第14行
|
|
在“也须承担各自的义务”的后面增加“,它们共同构成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
369
|
倒数第9-10段
|
|
第15行至倒数第6行
|
“1.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⑥其他权力及权利。”
|
改为“1.征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⑥其他职权。”
|
369-370
|
369页倒数第8行-270页第9行
|
362页至363页
|
362页倒数第5行至363页第7行
|
(2)税务机关的义务。税收征收管理机关……、、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义务等。
|
改为“(2)征税主体的义务。征税机关和税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也要履行相应的职责。
①宣传税收法律……准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370
|
第10-27行
|
363
|
第8行—10行
|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人处于”
|
改为“2.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改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主体处于”
|
370
|
倒数第9-10行
|
363
|
第11行至倒数第9行
|
(1)纳税主体的权利包括:①知情权。……、、、权利等。
|
改为“(1)纳税主体的权利包括:
①知情权。……⑭税收监督权。”
|
370
|
第2点
|
363
|
倒数第8行
|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义务包括:
|
改为“(2)纳税主体的义务包括:”
|
371
|
第9行
|
363页至394页
|
363页倒数第6行—364页第4行
|
②按规定设置账簿,并正确使用、保管有关凭证的义务…………在清算前应当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义务等。
|
改为“②依法设置账簿、保管账簿……如企业合并、分立的报告义务等。
|
371
|
第11行
|
364
|
第18行
|
“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
|
改为“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
|
372
|
第2行
|
364—366页
|
364页第20行至366页第18行
|
(一)税务登记的概念……均应办理税务登记。
|
改为“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经营项目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管理、了解掌握税源情况的基础,也是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就有关纳税事宜依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登记的一种法定手续。
税务登记是……即得到确认。(这一段话未发生变化
(一)税务登记申请人
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这部分未发生变化)
【例7—2】2013年1月,下岗职工赵某开办了一家商品经销部,按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只是把题干中前面的表述给予修改一下,后面的内容及解析不发生变化)
(二)税务登记主管机关
县以上(含本级,下同)……的原则办理税务登记。(原教材365页倒数第一行至366页第6行,在此还是分为两段,在后一段后面添加)。国家税务局
(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当对同一纳税人发放同一份加盖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印章的税务登记证。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之间对纳税人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的,由其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协商解决。
增加: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执行统一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识别号具有唯一性。
(366页第7行至18行,删除)
(三)税务登记证件
1.税务登记证件的内容。
税务登记证件包括……、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例7—4】小郝在学习税法时注意到,从事……
法律地位。(原教材365页【例7—3】内容)
上述内容大多数只是改变位置,基本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新增内容给予单独说明)
|
372—374
|
|
366
|
第19行—至21行
|
(二)税务登记的内容
我国现行税务登记制度……、、复业登记等。
|
改为(四)税务登记的内容
根据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现行税务登记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等新的登记内容。
|
374
|
第3段
|
366
|
倒数第10行至倒数第8行
|
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及副本)。
|
改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发放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
374
|
倒数第6段
|
367
|
第三行
|
|
删除“临时税务登记的期限为承包承租期”
|
374
|
倒数第3段
|
367页
|
第4行至第6行
|
|
删除“⑤从事生产、经营的……及副本”
原“⑥境外企业……承包期”改为“⑤境外企业……税务登记证及副本”,删除“临时税务登记的期限为合同规定的承包期”
|
374
|
倒数第2段
|
367
|
第11行至14行
|
⑦“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国家机关……、、、及副本
|
改为“除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纳税人,除国家机关……副本”(就是前面的前缀发生变化)
|
374
|
倒数第1段
|
367
|
第五段
|
(3)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需提供的资料及税务登记表填写内容
|
删除“及税务登记表填写内容”
|
|
|
367
|
倒数第16行至倒数第15行
|
|
添加“《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版)》中将个体工商户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单独列为个体经营登记……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证件。
|
375
|
第10-13行
|
367
|
倒数第14行
|
“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及时发放税务登记证件。”
|
改为“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当日办理并发放税务登记证件。
|
376
|
第1段
|
367
|
倒数12行至倒数第3行
|
|
删除“纳税人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明显有疑点……、、登记。税务机关核发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倒数第10行至第8行,位置发生变动,没有真的删除。
|
|
|
368
|
第17行
|
经税务机关审核,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予以受理
|
改为“符合规定的,税务机关应当日办理”
|
376
|
第2行
|
368
|
第19行
|
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
改为“税务机关应当于受理当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
376
|
第3行
|
369
|
第8行至第9行
|
|
删除“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日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
|
|
369
|
第10行至11行
|
“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注明地……、、二是《外管证》。
|
改为“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并提交税务登记证副本和《外管证》。”
|
376
|
倒数第2段
|
369
|
第22行至23行
|
|
增加“(1)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原因
纳税人发生以下情形的,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①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2)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
|
377
|
第7-16行
|
370
|
第3行至倒数第10行
|
【例7—5】下列……、、、规定执行。
|
整理改为:
6.非正常户处理。
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规定执行。(原非正常户的处理改变序号及位置)
《全国税收征管规范(1.0版)》规定……不再发放扣缴税款登记证件。
原“【例7—4】下列情形中,纳税人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有()。”改为“【例7—5】纳税人在2014年度发生的下列行为中,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有()。”(注意,选项及解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题干问题发生变化)
新增(五)“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纳入“黑名单”管理。
过渡期间未换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的企业申请注销,税务机关按照原规定办理。
|
377—379
|
|
370页
|
最后一行
|
|
“所谓账簿,是指纳税人……、、书面证明。”(原教材371页(一)1.中的内容,在此改变教材位置
|
380
|
第6行
|
371
|
第18行至倒数第3行
|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
整体改为
“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及其处理办法,是其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计税依据是否真实合理。
删除(原教材371页(二)1.)
1.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能正确、完整核算其收入或者所得。(原教材371页(二)2.)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代收代缴税款。(原教材371页(二)3.)
3.账簿、会计凭证……外国文字。(原教材中的4.)
整体删除【例7—6】
|
380
|
倒数第3-13行
|
372
|
第6行至第16行
|
(一)发票的概念和样式
1.发票是指……、、、、和地方税务局确定。
|
整体布局发生变化:
发票是指……、、原始依据。(原教材372页第8行至第9行)
在全国范围内……地方税务局确定。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负责……、做好发票管理工作。(原教材372页第15行至16行,后面跟第10行至13行)
|
381
|
第2段
|
372
|
第17行
|
(二)发票的种类、联次和内容
|
改为(一)发票的种类、联次和内容
|
381
|
(一)
|
373
|
第4行至第6行
|
有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财务和发票管理制度……、、、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
|
改为“用票单位可以书面向税务机关要求使用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税务机关依据《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确认印有本单位名称发票的种类和数量。
|
382
|
第1段
|
373
|
第7行
|
(三)发票的印制
|
改为“(二)发票的印制”
|
382
|
(二)
|
373
|
第19行
|
(四)发票的领购
|
改为“(三)发票的领购”
|
382
|
(三)
|
373页
|
倒数第8行至倒数第7行
|
|
增加“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凭所在地税务机关的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领购经营地的发票。”
|
382
|
倒数第3段
|
373
|
倒数第1行
|
【例7—7】
|
改为“【例7—5】”
|
382
|
|
374
|
第9行至第10行
|
“(五)发票的开具和保管”
|
改为“(四)发票的开具和保管
1.发票的开具”
|
383
|
第8-10行
|
374
|
第16行
|
|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移至“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如实开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之后
|
383
|
|
374
|
第13行
|
|
增加“2.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后接“任何单位和个人……下列行为:”
|
383
|
倒数第9行
|
375
|
第6行至第14行
|
(六)发票的检查
|
改为“(五)发票的检查
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有权进行下列检查:
1.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和缴销发票的情况……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
(原教材375页第12行至14行)
税务机关需要将已开具的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和个人开具发票换票证。发票换票证与所调出查验的发票有同等的效力。被调出查验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接受。税务机关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开具收据;经查无问题的,应当及时返还。
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需要核对发票存根联与发票联填写情况时,可以向持有发票或者发票存根联的单位发出“发票填写情况核对卡”,有关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按期报回。”
|
384
|
第9-26行
|
375
|
第19行
|
【例7—8】
|
改为“【例7—6】”
|
384
|
倒数第7行
|
375
|
倒数第12行
|
|
删除“(一)纳税申报的概念”
|
|
|
375
|
倒数第5行至倒数第3行
|
|
删除“扣缴义务人必须……其他有关资料。”
|
|
|
375
|
倒数第2行
|
(二)纳税申报的内容
|
改为“(一)纳税申报的内容”
|
385
|
第7行
|
376
|
第二段
|
将“一是”、“二是”……“六是”
|
改为“1.”、“2.”……“6.”
|
385
|
倒数第二段
|
376
|
第10行
|
(三)纳税申报方式
|
改为“(二)纳税申报方式”
|
385
|
第18行
|
376
|
倒数第9行
|
(四)纳税申报的其他要求
|
改为“(三)纳税申报的其他要求“
|
386
|
第2行
|
376—377
|
376页倒数第2行至377第6行
|
|
(1)将原教材376页倒数第2行至377第6行中的“4.”和“5.”删除序号排列;
(2)将“5.”其中的“结算的时候……但是不加收滞纳金”删除。
|
386
|
|
377
|
第10行
|
【例7—9】
|
改为“【例7—7】”
|
386
|
第14行
|
377
|
倒数第17行
|
|
删除“(一)税款征收的概念”
|
|
|
377
|
倒数第13行
|
(二)税款征收的方式
|
改为“(一)税款征收的方式”
|
386
|
倒数第7行
|
378
|
第19行
|
【例7—10】
|
改为“【例7—8】
|
387
|
倒数第14行
|
378—380
|
378页倒数第13行至380页第8行
|
【例7—11】
为了保证税款征收的顺利进行,《征管法》赋予了税务机关……、采取相应措施的职权。
3.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
增加(二)应纳税额的核定与调整
1.核定应纳税额的情形。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原教材378页倒数第8行至379页第3行内容)
2.核定应纳税额的方法。
为了减少……调整应纳税额。(原教材379页第第4行至14行。(上述增加的内容实质是把调整应纳税额单拿出来给予列示,原始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
【例7—11】改为“【例7—9】“
(三)税款征收措施
为了保证……《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赋予了税务机关在税款征收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取相应征收措施的职权。
1.责令缴纳。
(1)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3)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可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其限期缴纳应纳税款。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其他税款征收措施。
(4)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税务机关可责令其限期缴纳应纳税款。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有权采取其他税款征收措施。
删除原教材379页倒数第五行至倒数第三行和【例7—12】
改为“2.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
387—389
|
387页倒数第6行-389页第5行
|
380
|
倒数第5行
|
4.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
改为“3.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
389
|
倒数第12行
|
381
|
第6-9行
|
“个人及其所扶养……一处以外的住房”
|
此处内容顺序有调整
|
389
|
最后1段
|
381
|
第10行
|
|
增加“《税收征管规范(1.0版)》规定,税务机关在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从而导致税款无法追缴的。【例7—13】改为“【例7—11】
|
390
|
第3、4段
|
381
|
第11行
|
【例7—13】
|
改为“【例7—10】”
|
390
|
第17行
|
381
|
第18行
|
5.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
4.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
390
|
倒数第14行
|
381
|
倒数第8行行
|
|
增加“《税收征管规范(1.0版)》还规定了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和现金扣缴两种强制执行措施。
在当事人……滞纳金及罚款决定及结果。
|
390-391
|
倒数第1段至391页第3自然段
|
381
|
倒数第6行至倒数第4行
|
|
删除“为规范税收强制执行中……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
|
|
|
382
|
第2行
|
|
增加“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抵税财物拍卖、变卖试行办法》对抵税财物的拍卖和变卖行为进行规范,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并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
391
|
第17-19行
|
382
|
第21行
|
6.阻止出境
|
改为“5.阻止出境。”
|
392
|
第一行
|
382
|
第25行
|
|
删除“(一)税务检查的概念”
|
|
|
382
|
倒数第7行
|
(二)税务检查的职责
|
改为“(一)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职权和职责”
|
392
|
第9行
|
383
|
第12行至第13行
|
|
删除“税务机关行使上述、、、保守秘密。”
|
|
|
383
|
倒数第16行
|
|
增加“4.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情况。
原“4.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改为“5.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
|
392
|
倒数第二段
|
383
|
倒数第7行
|
【例7—14】
|
改为“【例7—12】”
|
394
|
倒数第9行
|
385
|
第11行下面
|
|
增加“申请人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时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的,可以在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以前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
394
|
倒数第11-12行
|
387
|
例题7-16
|
|
序号变为“【例题7-13】”
|
396
|
倒数第10行
|
387
|
例题7-17
|
|
序号变为“【例题7-14】”
选项B内容变更为“B.税收保全措施”
答案变更为“BCD”
|
396
|
倒数第1行
|
388
|
倒数第一行
|
|
在“被申请人不按照规定提出…”前面增加“4.”
|
398
|
第14行
|
390
|
例题7-18
|
|
序号变为“【例题7-15】”
|
399
|
倒数第3行
|
391
|
第1行
|
“并处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更改为“并处罚款”
|
400
|
第9行
|
391
|
第4行
|
“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
更改为“对扣缴义务人处以罚款”
|
400
|
第12行
|
391
|
第9行
|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更改为“并处罚款”
|
400
|
第17行
|
391
|
第12行
|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更改为“并处罚款”
|
400
|
第20行
|
391
|
第15行
|
“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
更改为“并处罚款”
|
400
|
第21行
|
391
|
第16、17行
|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5倍以下的罚款“
|
删除
|
|
|
391
|
第21行
|
“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更改为“并处罚款”
|
400
|
倒数第12行
|
391
|
倒数第8、9、10行
|
“6.非法印制发票行为的法律责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删除整个第6点内容,下面序号顺延
|
401
|
|
392
|
例题7-19
|
|
序号变为“【例题7-16】”
|
401
|
|